讀取中,請稍等

你曾踏足過史博館嗎?
你對史博館建築的故事了解多少呢?

坐落於臺北植物園荷花池畔的國立歷史博物館(簡稱「史博館」),紅牆碧瓦的建築外觀與滿池荷花相映成趣,是許多人的夏日回憶。但你知道嗎?若要回顧史博館建築的歷史,還要從日治時期說起呢!早在1916年,池畔邊就有一棟日式風格的兩層木造館舍,最初是為了「迎賓館」功能而建造,之後轉作為「商品陳列館」之用;戰後在中華民國政府規劃下,這棟池畔的木造建築由「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」接手使用,過了一年,更名為大家熟知的「國立歷史博物館」,政府遷臺後的第一座國立博物館就此誕生!

隨著館名與功能的轉變,這座池畔旁的建築物也歷經大大小小的增改建計畫,到底原先的日式樓房是如何演變為今日充滿中國古典元素的「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」(俗稱「宮殿式建築」)呢?又是什麼緣故讓史博館被臺北市政府登錄為「歷史建築」呢?接下來,就讓我們一同進入時空隧道,探索史博館建築的過去、現在和未來吧!